5月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天上干了一架,当时全球的军迷圈都炸了锅。巴基斯坦这边报的战果,说是用咱们的“猛龙”歼-10C,干净利落地干掉了印度空军3架“阵风”、1架苏-30、1架米格-29,外加一架“苍鹭”无人机。战报一出,大伙儿都觉得巴基斯坦这回真是扬眉吐气,打出了个漂亮的6:0完胜。
可这事儿最近突然来了个大反转。英国那本挺有名的航空杂志《空军月刊》,它的编辑沃恩斯是个业内老炮儿,前阵子亲自跑了趟巴基斯坦,跟巴空军参谋长巴伯尔上将面对面聊了。回来之后,沃恩斯就爆了个猛料:巴方承认,之前的战果上报有误,印度空军的损失比公布的更惨,仅仅“阵风”战斗机,就被打下来了4架!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英国媒体又在搞噱头吧?但这次还真不是。为了证明所言非虚,巴基斯坦方面甚至公布了被击落的第四架“阵风”的垂尾编号。这就等于直接把实锤证据拍在了桌子上,不容置疑。
这下子,很多之前想不通的谜团,瞬间就豁然开朗了。
展开剩余86%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空战刚打完,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敢那么硬气,不仅矢口否认战败,还反过来倒打一耙,在国际上公开喊话,要求中国就“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一事进行道歉。
当时咱们听着都觉得可笑,觉得印度这是输急了眼,死鸭子嘴硬。现在回头一看,人家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巴基斯坦最初报的战果是击落3架“阵风”,但印度空军自己清点飞机,发现少了4架。他们心里清楚,实际的损失比巴方公布的还要严重。
所以,印度当时不是在嘴硬,而是在打一场信息战。他们赌的就是巴基斯坦没有掌握全部证据,或者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公布全部战果。只要巴方不说,他们就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把水搅浑,然后迅速把矛盾焦点转移到中国身上,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来掩盖自己空军的惨败。这招“围魏救赵”,玩得确实挺溜。
你看,这就是这件事最讽刺的地方。我们都以为印度是在无理取闹,结果人家是在自己已经知道的、更惨的败局基础上,进行的一场精心策划的“碰瓷”式公关。他们早就知道自己输得有多难看,所以才要用最强硬的姿态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这事儿里,最尴尬的其实是法国人。
“阵风”战斗机可是法国达索公司的拳头产品,号称是“全球最全面的多用途战斗机”。结果在南亚的首次实战秀,就被打得灰头土脸。消息传出后,达索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国际军火市场的潜在买家们也都开始窃窃私语。
为了挽回面子,法国人也是拼了。他们赶紧通过军方渠道放风,说是在最近一场代号为“大西洋三叉戟-25”的北约内部演习中,法国空军的“阵风”战斗机在模拟对抗里,成功“击落”了美国的F-35隐形战斗机。
这操作的意图太明显了,就是想告诉全世界:别看“阵风”在印度手里不行,那不是飞机的问题,是飞行员的问题。你看,在我们自己王牌飞行员手里,连F-35都不是对手!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效果还真不错。紧接着就传出消息,印度方面似乎完全没受影响,反而准备再豪掷226亿美元,增购114架“阵风”战斗机。
法国人和印度人这边,一个拼命挽尊,一个砸钱力挺,眼看就要把“阵风”口碑崩盘的危机给压下去了。可谁也没想到,巴基斯坦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早不晚,通过英国媒体,甩出了“修正战绩”这张王牌。
一记“确认击落4架阵风”的重锤,直接把法国和印度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戏台给砸了个稀巴烂。
更有意思的,是那位英国编辑沃恩斯带回来的细节。他说,他在巴基斯坦采访时,巴方空军高层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5月那场空战,巴基斯坦空军是“极其克制”的。巴基斯坦副总理伊沙克达尔甚至私下透露,按照当时战场态势,巴军的歼-10C编队完全有能力将战果扩大到15架,但为了避免局势彻底失控,主动收手了。
这话听起来像吹牛,但沃恩斯给出了他的观察。他获准参观了巴基斯坦的作战指挥中心,亲眼看到了巴军是如何进行体系化作战的。他说,战斗打响后,巴基斯坦的电子战部队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瘫痪了印度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
印军战机的卫星下行链路被切断,机载雷达屏幕上一片雪花,甚至连GPS信号都被全面压制和屏蔽。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一群武林高手,被人瞬间蒙上了眼睛,堵住了耳朵,还废掉了感知方向的罗盘。印度空军的“阵风”、“苏-30”这些先进战机,一飞上天就成了没头苍蝇,完全不知道对手在哪,自己在哪,只能被动挨打。
所以,这场空战,表面看是歼-10C和“阵风”的单挑,实际上是背后一整套作战体系的对决。巴基斯坦在中国全套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涵盖预警、指挥、电子对抗和火力打击的现代化空战体系。而印度空军,虽然买遍了美、俄、法、以各国的先进装备,但这些装备系统不兼容,标准不统一,捏合不成一个拳头,最终只是个“万国牌”装备的集合体,一到高强度对抗中,体系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
现在我们再来复盘整个事件,逻辑线就非常清晰了。
首先,印度空军在体系对抗中惨败,损失了至少4架精锐的“阵风”战斗机。其次,印度高层为了掩盖败局,转移国内矛盾,选择在国际上“碰瓷”中国。再次,法国为了维护“阵风”的声誉和后续订单,配合印度演了一出“击落F-35”和“追加采购”的双簧。最后,巴基斯坦看准时机,通过权威的第三方媒体,公布了更精确的战果和作战细节,一举击碎了印法的舆论操作,彻底掌握了主动权。
巴基斯坦选择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是拿捏得炉火纯青。早一点公布,震撼力不够;晚一点公布,可能就被印法两国把这事给糊弄过去了。偏偏选在法国刚吹完牛、印度刚画完大饼的时候,把带着编号的飞机残骸证据甩出来,这等于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了新德里和巴黎一记响亮的耳光。
而且,巴基斯坦还特意强调自己“保持了克制”,这更是高明的一招。既展示了“我能打赢你,而且能赢得更狠”的强大军事实力,又占据了“我为了地区和平,没有把事做绝”的道义制高点。
这下,皮球又踢回给了印度。
承认吧,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国内民众和议会恐怕都不会答应再花几百亿美元去买一款被证明不堪一击的“洋垃圾”。不承认吧,巴基斯坦连垂尾编号都公布了,国际社会和军事观察家们都不是傻子。现在的印度,真正是骑虎难下,里子面子都快要输光了。
而对于国际军火市场来说,这场南亚空战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原本对“阵风”战斗机抱有浓厚兴趣的埃及军方,在拿到这次空战的秘密评估报告后,已经悄悄暂停了与法国的采购谈判。这对指望着靠卖“阵风”来维持生产线和研发投入的达索公司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件武器性能的简单比拼。巴基斯坦的胜利,是中国制造的胜利,更是体系化作战理念对“万国牌”装备拼凑思想的胜利。歼-10C是一款优秀的战斗机,但更可怕的是它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一套能够让它看得更远、打得更准、藏得更好的作战体系。
而印度想靠着在边境搞点小动作,在国际上喊几句口号来遮掩自身的体系性短板,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发布于:河南省